龟小侠宠龟友网

标题: 苏卡达象龟在自然环境与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成长对比 [打印本页]

作者: 黄上程    时间: 2024-11-21 21:09
标题: 苏卡达象龟在自然环境与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成长对比


(, 下载次数: 0) 长久以来陆龟爱好者们经常接受到一个讯息:
饲养陆龟必须符合自然的生长速率,
不要给陆龟吃太多以免导致健康方面的问题,
若要举出陆龟生长过快的可能后果,
包括了肥胖、高死亡率、肠胃道疾病、肾脏疾病、隆背、纤维化骨营养不良症、代谢性骨病和难产。
这些疾病的阴影就像金箍咒一样套在陆龟饲主的头上,
想快快让心爱的宠物长大却又绑手绑脚的。姑且不论上述的这些疾病是否和陆龟生长过速有绝对的因果关係,
陆龟在人工环境的成长较快,
真的就一无是处没有任何优点吗?
或许今天要探讨的这篇研究,
可以提供陆龟爱好者们一些可参考的讯息。这是篇在 2010 年由瑞士苏黎世大学 Ritz 等人所发表的研究,
内容是比较了苏卡达象龟(盾臂龟)(Geochelone sulcata)在人工环境和野外的生长资料。
研究的对象是两隻公龟和一隻母龟在过去近 18 年来的人工饲养生长纪录,
以及野外个体的生长统计曲线,
进行了生长速率差异的比对。
及结果相信绝大部分的陆龟饲主都猜得到,
即人工环境下饲养的苏卡达象龟,
生长速度远比野生个体快很多!
(, 下载次数: 0)
苏黎世大学的学者发现,
人工饲养下苏卡达象龟之生长速度,
是野生个体的 1.4 至 2.6 倍。
而且人工饲养个体在 6 至 9 岁之间出现了一个预估的屈折点,
在这个屈折点恰巧是苏卡达象龟成熟的年龄,
这个年龄刚好是母龟开始能够产卵且公龟出现手淫行为,
而野生苏卡达象龟的屈折点则发生在 15 岁的时候。 三隻人工饲养下的苏卡达象龟和野生个体之间的生长速度比较。

(, 下载次数: 0)

也就是说,
人工饲养下的苏卡达象龟的性成熟年龄比野生个体早。
陆龟的性成熟和繁殖能力与体型较有关而非年龄,
我们在加拉帕戈斯象龟在野生和人工环境的成长比较一文中,
其实也曾进行过了探讨。
回顾我的陆龟在饲养短短三年的时间裡内,
就能够交配和产卵了,
或许辐射龟也和苏卡达象龟一样,
繁殖能力的成熟主要与体型大小有关。站在陆龟品种保育的角度而言,
缩短陆龟的繁殖年龄提早后代的出现,
其实是具有正面意义的。
而针对有些陆龟专家认为成长过速个体所生下的后代,
存活率会下降的说法,
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则认为,
相关证据还很缺乏。不过作者也提醒了,
人工饲养繁殖出的幼龟,
存活率比野生的幼龟来得低。
对于打算繁殖然后野放的陆龟而言,
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建议,
应让陆龟生长速率减缓,
但作者不认为这和人工繁殖个体的品质有关。
不过很遗憾的是,
苏黎世学者针对人工繁殖幼龟存活率较差的说法,
所引用的资料是一篇出版于 1988 年并非学界的正式研究文献。
反观美国学者 Jacobson 在 1994 年于美国动物园兽医师学会发表的一篇研究,
野生陆龟在产卵窝内孵化期的死亡率就已经非常的高了,
估计平均每八窝墨西哥地鼠陆龟(Gopherus flavomarginatus)的蛋,
仅有一窝没被掠食动物吃掉,
此外有 67% 的幼龟在出生的第一年内死亡,
而 1 至 4 岁幼龟的死亡率也高达 69%。
在大约同一时期的墨西哥地鼠陆龟人工繁殖个体,
在第一年仔龟的平均存活率高达 86%,
到了第三年的幼龟也还有 60% 的存活率而非死亡率。 有越来越多研究指出,陆龟的繁殖能力的成熟和体型有关而非年龄。

令我感到新奇的,
是苏黎世大学的学者提到了,
研究中所提到了三隻苏卡达象龟,
还在幼龟的时期喂食了鲤鱼,
并且表示这在当年是很寻常的做法。
作者并未提到这三隻苏卡达象龟的健康状态,
我们在此也仅能推测,
动物在健康状态不佳时是不会轻易出现繁殖行为的(人类可能是例外)。
况且如果苏卡达象龟吃鱼出了健康和成长方面的问题,
那就没有必要以追踪 18 年的资料和野生个体做比较了,
研究主题改成陆龟吃鱼肉的后遗症说不定还更有看头。话又说回来,
野生苏卡达象龟吃动物性食物本来就不是新鲜事,
德国 Hoger Vetter 在 2005 年就写道:
苏卡达象龟会毫不犹豫的吃掉牠们洞穴内的同居动物,
这些动物为了躲避白天高温躲进乌龟建筑物内,
并偶而在此死亡;
有些还活者的"房客",
例如蚱蜢和其他昆虫或者巨蜥的幼体,
甚至会遭到真正的追猎。
只不过生活在乾燥环境的苏卡达象龟吃鱼,
对我来说就很新鲜了。
苏卡达象龟贪吃的名号,
果然名不虚传。 苏卡达象龟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可能仅需 6 至 9 年就能达到性成熟并繁殖后代了。

(, 下载次数: 0)

此外根据德国兽医学博士 Markus Bauer 的研究,
苏卡达象龟的大肠系统具高度发酵能力并能适应高纤绿色食物的陆龟,
其后肠对中肠的长度比值很高,
且大肠的组织结构得以让细菌发挥发酵作用。
根据研究资料指出, (, 下载次数: 0)
苏卡达象龟的后肠与中肠比值平均为 68.9:31.1,
但如果我们细看成龟和幼龟的后肠与中肠比值,
发现成龟的比值略高为 69.9:30.1,
而幼龟的比值略低只有 65.6:34.4。
幼龟对于后肠发酵的依赖程度,
是否能与成龟相提并论成了一个疑问。
不过在此要强调的是,
由于个体的样本数太少,
我们不可轻易地下结论认为,
幼龟和成龟间的后肠比例有着显着的差异。无论如何,
最值得我们思考的是,
幼龟后肠发酵所能提供的成长能量不如成龟,
如果野生幼龟全然要依赖高纤低蛋白的食物,
还能够顺利成长吗?
尤其苏卡达象龟的野生环境条件严峻,
可没有人类饲主源源不断地提供含蛋白质成分较高的蔬菜,
那麽成长所需的蛋白质还有哪些管道可取得?
洞穴内的同居动物很可能就成了不可错过的营养来源。
此时我们再回头阅读阿尔及利亚东北部希腊陆龟的食物选择一文,
发现幼龟对于动物性物质的摄取量超过了成龟,
看来这极可能并非幼龟偶然乱咬才吃到动物性食物,
而是有幼龟在成长过程中有实际的需求。







欢迎光临 龟小侠宠龟友网 (https://cnguibi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