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
人工饲养下的苏卡达象龟的性成熟年龄比野生个体早。
陆龟的性成熟和繁殖能力与体型较有关而非年龄,
我们在加拉帕戈斯象龟在野生和人工环境的成长比较一文中,
其实也曾进行过了探讨。
回顾我的陆龟在饲养短短三年的时间裡内,
就能够交配和产卵了,
或许辐射龟也和苏卡达象龟一样,
繁殖能力的成熟主要与体型大小有关。站在陆龟品种保育的角度而言,
缩短陆龟的繁殖年龄提早后代的出现,
其实是具有正面意义的。
而针对有些陆龟专家认为成长过速个体所生下的后代,
存活率会下降的说法,
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则认为,
相关证据还很缺乏。不过作者也提醒了,
人工饲养繁殖出的幼龟,
存活率比野生的幼龟来得低。
对于打算繁殖然后野放的陆龟而言,
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建议,
应让陆龟生长速率减缓,
但作者不认为这和人工繁殖个体的品质有关。
不过很遗憾的是,
苏黎世学者针对人工繁殖幼龟存活率较差的说法,
所引用的资料是一篇出版于 1988 年并非学界的正式研究文献。
反观美国学者 Jacobson 在 1994 年于美国动物园兽医师学会发表的一篇研究,
野生陆龟在产卵窝内孵化期的死亡率就已经非常的高了,
估计平均每八窝墨西哥地鼠陆龟(Gopherus flavomarginatus)的蛋,
仅有一窝没被掠食动物吃掉,
此外有 67% 的幼龟在出生的第一年内死亡,
而 1 至 4 岁幼龟的死亡率也高达 69%。
在大约同一时期的墨西哥地鼠陆龟人工繁殖个体,
在第一年仔龟的平均存活率高达 86%,
到了第三年的幼龟也还有 60% 的存活率而非死亡率。 有越来越多研究指出,陆龟的繁殖能力的成熟和体型有关而非年龄。